您在這裡

【金車走讀 樂活99】2017。秋 泰山尋覓巷弄書香

泰山尋覓巷弄書香

撰文 / 盤惟心   拍攝/陳玉樹、王聰仁

故事從泰山巖說起

泰山,依其地理環境而習稱「山腳」,境內多安溪移民。歷經不同年代治理,直到戰後才從新莊鎮劃出,正式設鄉,後因新北市升格改為泰山區。鄭勝吉老師說道,此地當初會取名為泰山,正是跟這間「頂泰山巖」有關係。

泰山信仰中心──頂泰山巖

安溪移民的主要信仰有清水祖師、顯應祖師及普安祖師,頂泰山巖的主神為顯應祖師。目前顯應祖師的信仰已經不多了,全台灣以祂為主神的正式廟宇大約只有二十來間,甚至有些是同間廟宇的分靈,比如山腳下的「下泰山巖」。

顯應祖師,俗名為黃惠勝,因祈雨救旱靈驗,人稱黃水車。祖師爺不是宗教原來系譜就存在的佛或菩薩,祂原本是「人」,得道之後對地方有貢獻,被人們所供奉,變成我們現在看到的「神」。由於祂是佛教系統底下的高僧,這類的寺廟也被歸類於佛寺。又,以前的佛寺喜歡蓋在山明水秀的地方,因此以「巖」為命名。

頂泰山巖於1754年建廟。它的建廟之始跟其他廟宇的情況類似,由居住同一聚落的人們,甚至同姓家族來建廟。頂泰山巖為李氏家族所有,裡面的信徒有百分之九十為同宗,外人參與度不高,因此早期比較像「私廟」。1853年,頂泰山巖受漳泉械鬥波及,慘遭兵燹,三年後重建「福山巖」,直到1874年改名為泰山巖。

如今我們看到的泰山巖已歷經多次重修改建,最大的改建在1906年。目前廟宇規模主要在昭和年間完成,由陳應彬率徒弟黃龜理規劃建造。2005至2008年又再次展開大規模整修,這幾年又修復石作、全廟彩繪,因此今日所見之油漆、貼金等裝飾,看起來特別新,特別艷麗。

廟宇建築與工藝之美

鄭老師首先帶我們看廟宇裝飾。早期匠師會挑比較漂亮、有光澤的貝殼,將其磨碎成貝殼粉作裝飾;後來開始使用玻璃,加在局部重點作為妝點,每當有光線照射,就會讓建築閃亮亮的;最高級的裝飾就是貼金,讓雕刻、廟宇看起來金碧輝煌。廟宇內外有不少泥塑、交趾、剪黏,如前殿屋頂正脊脊堵有八仙、虎豹獅象和麒麟的剪黏。

所謂「左青龍,右白虎」,前殿左側有一幅「畫龍點睛」,右側有一幅「伏虎羅漢」,形成對稱。前殿左右龍柱下方也有不少可愛的雕刻,如青蛙、金魚、鱟、章魚等,大家聽聞皆紛紛蹲下來細細觀賞。若不是鄭老師提及,我想我不會注意到這些小細節吧?

廟上的雕刻或彩繪多以戲劇、民間傳說作為題材,當你看到武打場面,大部分取自《三國演義》及《封神榜》,人物多、武打場面精彩,故事也耳熟能詳;前殿廟宇上頭有《西遊記》的人物塑像,如孫悟空、唐僧、沙悟淨、豬八戒、三太子等,每個人物都雕出特色、栩栩如生。

具教化寓意的雕刻也不少,如前殿石牌樓大門兩側的窗,其雕刻以二十四孝為題材,如王裒泣墓、鹿乳奉親、戲綵娛親、扼虎救親、扇枕溫衾、刻木事親、恣蚊飽血等。前殿步口處有忠孝節義的故事,分別是岳母刺字、蘇武牧羊、木蘭代父從軍及桃園三結義;另有反面教材如武帝求仙、石崇求富、彭祖求壽、嫦娥求貌,告誡人們不要有太多欲望,須知足常樂。

走過前殿、正殿,我們抬頭觀察屋樑,正殿上方為太極和先天八卦,前殿的上方則是陰陽兩儀和後天八卦。根據《周易‧繫辭上》:「易有太極,是生兩儀,兩儀生四象,四象生八卦。」兩儀即陰陽,四象為老陽、少陽、少陰、太陰,八卦分別是天地雷風水火山澤。鄭老師解釋,在屋內畫上兩儀四象八卦,有驅邪、保護人房平安的祈福之意。可愛的是,有些師傅怕現代人不懂易經的典故,直接放上四頭大象代表四象。

頂泰山巖歷經多次改建,現今看到的石作石雕、精雕木作、繁華彩繪、泥陶塑造等多由名師經手。前殿石雕是來自中國惠安的匠師蔣阿九(1899-1973) 的作品,木雕則由匠師陳應彬(1864-1944) 負責;彩繪的部分目前由匠師劉家正(1955-) 接案,於2015年竣工,為了致敬許連成,財神爺殿仍保留其彩繪之韋馱、伽藍壁畫。泰山巖歷經幾次改建才變成現今的模樣,不論昭和年間又或是現在的匠師,他們都下了不少功夫在工藝上,呈現當代的匠師精神。

這次跟著鄭勝吉老師走讀泰山,在頂泰山巖、明志書院停留,仔細地認識當地的歷史、宗教、教育與文化,不過因為私心,多著墨在頂泰山巖,而且還有好多細節跟故事未能詳記。未來,當我們進入廟宇,除了帶著祈福的心,不妨也花點心思觀察這些工藝與巧思,認識每座建築背後的故事吧!

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,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。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,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