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在這裡
小學生關心全球糧食問題 代表臺灣在馬來西亞IAVE會議發表
何翊華、陳惟蓁同學於在IAVE青少年會議身著臺灣原住民賽德克族服裝發表「我最麥力」故事,分享如何關心全球糧食危機、臺灣糧食自給率等議題,以及臺灣賽德克族的文化並推廣臺中花卉博覽會,並歡迎亞洲區馬來西亞、印度、印尼、寮國、泰國、南韓、日本、香港、新加坡等與會外國朋友一起來臺灣。
撰文 / 郭虹君
臺中市建功國小冒險部落團隊教師郭至和及六年級同學何翊華、陳惟蓁於2017年代表臺灣於11月21日至25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IAVE青少年會議發表。
讓世界看見台灣文化
郭至和教師表示,這一次學生們能來到吉隆坡分享自己的故事,就是希望發揮「愛讓世界轉動」活動的精神的,讓孩子們能夠走出臺灣去認識世界,而穿著賽德克族原住民傳統服飾及準備原住民語的加油問候語,讓全世界也認識我們臺灣的特有文化,從孩子們與來自世界各地不同國家的與會者熱情接觸,正是達成世界公民最佳的方式。
交流的過程當中,甚至與會者都稱讚才十一歲的孩子們也能改變世界,關心自己家鄉在全球糧食危機之下,所產生糧食自給率不足及推廣友善農法的議題,透過這一次跨國的交流活動,除了提供孩子們有自信心去分享故事的舞台機會,也讓孩子們有更寬廣的視野,學習課本上所沒有的知識和素養。
何翊華表示,參與過這一次的活動,讓自己知道除了我們之外,還有很多人想讓世界改變,不過這一次還是很高興有機會來到馬來西亞發表,讓更多人能夠看到我們的努力。陳惟蓁則表示,在出發前有很多老師的協助,自己也充分的準備,所以在發表時雖然有很多的外國人在場,但我們也不會太緊張,還教導大家賽德克族的加油歡呼,尤其外國人會找我們拍照,還會送我們小禮物,真的很開心!
我們的教室有農場
臺中市建功國小冒險部落的故事從三年前的十月,團隊成員剛升上國小三年級,教室的上方剛好是頂樓,有一大片空地,師生們覺得那個空間可以做更好的規劃,於是學生們決定在空地種植小麥等雜糧作物。
去年,團隊成員們升上五年級,雖然被分到不同的班級,不過,大家還是想把這個行動延續下去,正好讀到社會課本中介紹原住民文化,所以,除了原本的小麥等雜糧作物外,團隊成員開始嘗試栽種小米和紅藜,更深一層認識原住民的飲食文化。
從三年級的「開心農場」開始認識並種植臺灣本土的雜糧作物,到四年級的「『麥』擱來了」,從之前失敗的經驗中「擱來」(閩南語發音)種植小麥,現在升上五年級,團隊繼續投入「我最『麥』力」的故事,團隊成員更收成一些自己種植出來的種子,命名為「希望種子」,希望以後每年都能栽種他們自己種植出來的種子。今年,成員就把去年自己種植出來的「希望種子」再次種下,希望之後可以代代相傳。要推廣大家多食用臺灣本土小麥等雜糧作物,並且探討世界糧食危機下,有關臺灣農業自足議題和宣傳友善農法的重要。
你也想要改變世界嗎?
「愛讓世界轉動 兒少公益行動」世界公民計畫,希望有更多孩子參與關心地球,期盼全球關懷從小開始,種下愛心的種子,未來逐漸成長茁壯,讓國際教育、愛心行動落實在孩童、青少年日常生活中,讓孩子用雙眼、雙手、雙腳,體認出世界公民責任心。
金車文教基金會自2011年連續7年辦理「愛讓世界轉動 兒少公益行動」徵選,獲得全臺超過4,000位國中小、高中同學以行動幫助世界。第七屆徵選將於2018年1月31日截止收件,獲獎團隊可獲得5仟到2萬元不等行動基金,指導老師還有機會前往海外參訪唷!
很多時候,我們以為孩子的力量小,但他們的潛力其實是無限的。現在鼓起勇氣,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