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在這裡
有山有海有漁港:基隆港都文化巡禮
一道、二嶺、三大廟、四歷史建築、五基隆、六漁港、七島嶼、八砲台。莊耀輝老師開場以一句話概括基隆。
一道是隧道。二嶺是佛祖嶺、獅球嶺。三大廟為基隆城隍廟、基隆慶安宮、奠濟宮。四歷史建築是海港大樓、漁會正濱大樓、市政府大樓、軍事要塞司令部(目前為市定古蹟)。五基隆為基隆山、基隆河、基隆港、基隆市、基隆嶼。莊老師補充,山與河是基隆的父母,港和市是兄弟,而經常不見其貌的基隆嶼則是珍愛的女兒。
六漁港為望海巷漁港、長潭里漁港、八斗子漁港、正濱漁港、外木山漁港、大武崙漁港。七島嶼是和平島、中山仔嶼、桶盤嶼、基隆嶼、澎佳嶼、棉花嶼及花瓶嶼。八砲台為二沙灣砲台、大武崙砲台、槓子寮砲台、白米甕炮台、獅球嶺砲台、社寮東砲台、木山砲台、頂石閣砲台。每個景點都值得一訪。
海與天連成一片,港口與都市毫無距離。我們跟著莊耀輝老師穿過狹隘的市街與櫛比鱗次的建築,一一認識這個屬於山、海和雨的城市。
文 / 盤惟心
集海與陸於一身──海港大樓
日治時期台灣基隆港與日本距離最近,日本政府為了強化台灣與日本的聯繫及日益頻繁的貿易,不斷進行基隆港的擴港計畫。為因應港口業務需要,總督府交通局計畫請鈴置良一擔任設計與工程主任,興建「基隆港合同廳舍」,也是海港大樓的前身。自1930年動工至1934年竣工,基隆合同廳舍成為當時基隆港的重要地標。
海港大樓的外觀設計以火車與船艦為發想,屬複合式運輸動力象徵的現代建築。從陸地上看像一列奔馳的火車,從海面上望則像一艘航行的大船。從側面來看,五層樓的主建築如火車頭,三層樓的附屬建築是車身,一樓的半拱型窗是車輪,窗下的四條直線則是鐵軌,整體構成一幅火車行經鐵道的日常之景。
建築內部的細節也可以觀察到海洋及海港文化的象徵和元素。階梯的階面從低到高愈來愈窄,以及側面階梯的螺旋石,呈現海潮湧起的意象;進入大廳,地面上的八角星是方向座標,天花板則是引擎和齒輪。地下室仿水手房,大煙囪旁有一間陽台仿駕駛艙;五樓為倉庫,有一扇以救生艇為造型的窗戶,室內圓柱的柱頭和地面佈滿米穀,圓柱下方黃棕色磁磚象徵結晶糖,隱含國富強盛,大船載滿米、糖,將台灣物產帶回日本之意涵。
除海洋文化意象,建築也有不少設計細節有其象徵跟期許。正門上「雨滴屋簷」摹擬雨滴形狀,飽滿圓潤的形狀好像雨珠凝結,有祈求雨停之意。直通整棟建築的八個柱子代表八面玲瓏,骨董郵筒則代表「信用第一、使命必達」;角落的紅磚圖騰為蝴蝶,諧音「福耋」,象徵福氣與長壽;建築每個角落跟出口都暗藏「外圓內方」的中國元素,期許「對外圓融,對內守正」。地下一樓有一扇銅製八卦窗,大小波浪的雕刻安置其中,合起來有「祈福、出航順利」之期許。
基隆三大廟巡禮
基隆護國城隍廟是在光緒十三年由舉人江呈輝、秀才張尚廉發起捐地建廟而成。相傳該廟奉祀的城隍爺生前為官清正,積勞成疾卒於任內,死後遂為城隍,並被稱為「護國城隍」。城隍廟歷經多次整建,與兩旁街屋齊平、連貫,只有一個大門。大門上有一個大算盤,計人的一生功過。
前往慶安宮的途中,我們經過委託行街。1950到1980年代可說是基隆港最輝煌的時代,許多船隻進出西岸碼頭,委託行一家接一家開。莊老師說,當時帶一件舶來品就能賺到價差八倍以上的利潤,比如帶一條十包的菸是35港幣,到台灣光一包菸就值35港幣,利潤極高。在港口貿易全盛時期,整條街上的委託行可達百家以上,但在1980年代基隆港貿易地位降低、台灣解嚴後,委託行便逐漸沒落、消失。
作為海港城市,除了繁榮的貿易經濟,可別忘了媽祖信仰──基隆媽慶安宮。慶安宮的歷史可追溯自1780年,當時漳州移民於牛稠港虎仔山畔建一間小媽祖廟。隨著移民漸多、有建廟之需,庄人何士蘭獻地建廟,即現今慶安宮。慶安宮原有湄洲媽,2004年信徒從泉州迎回泉州媽,次年從漳州迎回漳州媽,三媽同奉象徵昔日漳泉械鬥的和解。
最後一站來到主祀開漳聖王的奠濟宮,莊老師直接帶我們摸廟前的石獅。老師解釋,通常一對獅子的造型有其不同的寓意,如獅子與球寓意「獅子有球,賜你所求」,每個部位各有祝詞:「摸摸獅子頭一輩子不用愁,摸摸獅子腚一輩子不生病,摸摸獅子背讓你大富又大貴。摸摸獅子身,平安吉祥集一生。」耳聞琅琅上口的祝詞,身在爐煙裊裊之中,彷彿撫摸這石獅真有保庇。
落霞與孤鷹齊飛,秋水共長天一色。日落了,那是離開基隆時的景色,披著一身海洋,我們才終於向這座城市道別。
後記
莊耀輝老師擁有一雙特別的藍眼睛,如晴朗的藍天,蔚藍的海洋。直到走讀路程的最後,我才怯怯地開口詢問。
「其實我有八分之一的荷蘭血統。」莊老師繼續說道:「我是台南人,據說我的祖先可能跟荷蘭人來往過。」出生台南,居住七堵,目前在基隆工作,莊老師對這個位於台灣頭的城市累積不少情感跟記憶。除海港大樓、三大廟、崁仔頂、許梓桑古厝,莊老師也推薦情人湖、海洋科技博物館、望幽谷、101高地及散布在基隆各地的炮台,這些景點都不可錯過。
以後有機會,再過來一次基隆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