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在這裡
2019。春 永康巷弄咖啡香
永康巷弄咖啡香
撰文/走讀志工 洪維廷
3月2日的陽光午後,我參加了金車文教基金會舉辦,由水瓶子老師所帶領的「永康巷弄咖啡香」走讀活動。這次導覽的區域橫跨永康街、青田街和溫州街這幾個滿佈咖啡館,卻有著不同風情的相鄰街廓。這樣的導覽主題,對於我這個平日工作或閒暇時間,常要來上一杯咖啡,但卻對咖啡一知半解的門外漢,有著莫名的吸引力,內心也充滿了許多期待。
連假午後的永康街車水馬龍,遊客熙來攘往。在永康公園的一角,老師從台灣咖啡館的歷史開始講起,他提到咖啡館進入台灣已有超過百年的歷史,1912年日本人所開設「公園獅」咖啡館在台北新公園開幕,可說是台灣咖啡館重要的里程碑。而1930年代成立於台北市太平町的「維特咖啡館」,則是第一家由台灣人開設的咖啡館,當時成為許多文人雅士聚集與交流的場所。1970年代之後,咖啡館則逐漸轉變成為大眾社交及休閒的重要場所。晚近,也成為時尚品味的代名詞。
鑽進了永康街及金華街的巷弄,沿街出現了許多外觀華麗,且裝潢各具巧思的咖啡店。我們進到了La Belle Coffee,店內的老師除了講解咖啡的基本知識外,還讓我們先後品嚐水洗處理的薩爾瓦多咖啡,以及經過日曬處理的衣索匹亞咖啡,並且教導我們選擇和品嚐咖啡的正確方式,是相當有趣的體驗。
進到了青田街的巷弄,有別於遊客群聚的永康街,夾道的日式街屋與老樹,讓人彷彿走進了時光隧道。這裡早期多數是台北帝國大學日籍教授的宿舍群,現在則改造為咖啡館或茶館,甚或結合藝文展覽空間。我們參觀了其中頗具代表性的「青田七六」、「徠卡之家」、「和合青田」和「青田茶館」,除了感受到濃厚的懷古之情,以及業者對於歷史建物保存的巧思外,整個人彷彿也文青了起來。
穿過師大校園,走進了溫州街附近的巷弄,這裡的建築早期多數是日本公務宿舍,也有一些已經改造為咖啡店或餐廳。途經舊日本海軍招待所,老師提到了台灣老屋保存面臨的課題與困境。溫州街附近群聚的咖啡店,其消費族群與前述兩個街廓不盡相同,除了同樣各具巧思與特色外,消費客群主要則是當地學子。
路經溫州街45巷,見到台北最早期的水圳之一──霧裡薛圳的遺跡,老師提到台北早期有許多為了灌溉需要而興建的水圳,後來為了都市發展,多數已被道路及建築所填平覆蓋。聽到這段不為多數人所熟知的歷史,除了感受到先民的智慧,以及都市發展的滄海桑田,也體會到文化記憶保存的重要性。
走讀的尾聲來到伯朗咖啡館,除了歇歇腳,喝杯咖啡外,也聽店長介紹了伯朗咖啡的歷史和發展,讓人感受到伯朗咖啡對於咖啡品質的講究與堅持,以及推廣台灣咖啡文化的用心,也為這趟充滿知性、收穫豐富的咖啡旅行,畫下美好句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