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在這裡
《青少年服務學習》過半數青少年喜歡服務學習 因可「獲得快樂」和「累積經驗」
過半數青少年喜歡服務學習 因可「獲得快樂」和「累積經驗」
服務學習制度上路十年多來,社會各處都不乏看見青年學子服務身影。為了解青少年服務學習現況,金車文教基金會特別針對全台高中職及大專院校學生進行問卷施測。根據此次調查結果指出,五成六青少年喜歡服務學習(55.6%),其中大學生更有高達近八成表示喜歡(77.4%)。青少年在服務過程中主要的正向收穫有累積社會經驗(40.0%)、快樂喜悅(35.1%)及自我肯定(30.2%)。
在青少年心目中,近八成認為被服務者不一定是弱勢族群(79.1%),6成3青少年覺得參與服務學習能真正幫助到被服務者(63.0%),其中更有高達7成5大學生認為服務有幫助 (75.3%)。
近幾年受到疫情影響,許多實體活動被迫中止、服務機會減少,近一年來,有3成青少年表示自己未曾服務(30.5%),但也有4成2青少年平均服務超過9小時(42.3%)。而青少年參與服務學習的主要原因是自己興趣(37.2%)、想獲得人生經驗(26.3%)及學校規定(25.8%)。
進一步調查發現,近4成高中生多參與由學校老師發起或指派的服務學習(39.7%),大學生則多為社團發起(52.9%)或自己組隊(20.9%),相較之下大學具有更高的自主性。若可以選擇服務學習內容,5成3青少年則表態會因此提高參與意願(53.3%)。
服務學習推行多年,服務內容及形式也越趨多元,其中青少年最常參加與「SDG4優質教育」有關的服務項目(26.5%),並以一般民眾(42.3%)及國小學生(40.9%)為主要服務對象,服務地點則以校內(39.7%)及在地社區(27.5%)頻率最高。
金車文教基金會曾清芸總幹事指出,近幾年受到疫情衝擊,服務學習型態出現轉變,許多服務性社團出現經驗交接斷層,加上社員招募不易而面臨倒社危機,隨著疫情狀況逐漸回穩,建議校方可多鼓勵社團前輩回校分享經驗,並順應當前趨勢因時制宜,發展具多元性的服務學習方案,以期提高學生參與動機與意願,進而達到服務學習目標。
台灣服務學習學會卓妙如理事長表示,每個人都可以帶給別人希望,從這次問卷調查中可以看到青年學子願意走出校園到社區服務他人,在服務學習的價值中,除了看到別人的需要,更重要的是透過真心交流,學習新的合作方式幫助改變,而不是施予;且透過反思發現服務的意義,重新檢視自身信念與價值觀、生活方式及生命的方向。
輔仁大學織品服裝學系林品妤同學說:「加入文愛寒溪工作隊後,我們週三週末會至宜蘭大同鄉寒溪村的原鄉部落為孩童課輔,也關心當地部落居民的需要,在服務過程中,我們學到很多,不只了解服務對象真正需要什麼,也明白如何找找尋資源給予,希望可以從根本解決寒溪村經濟問題進而提升孩童學習環境的品質。」
此項調查於2023年3月20日至4月7日進行問卷施測,針對全臺灣高中職及大專院校學生進行調查,總計回收4,274份有效問卷,在信心水準97%下,有正負3%以下的抽樣誤差,施測後資料以統計套裝軟體進行統計分析。